(兒童矯正案例) --乳牙需要全部換牙後,才能作矯正嗎? 什麼情況要做兒童早期矯正?
許多家長看到小孩的乳牙、恆牙長得亂七八糟的,急著想給矯正醫師諮詢
然而心裡卻也擔心著太早矯正對孩子好嗎?孩子能適應嗎?到底早期矯正是甚麼?
小翁醫師也常常被家長詢問,到底小孩應該何時矯正較好?
由於醫學的進步,加上現在的齒顎矯正治療思維,已納入了口腔的整體環境與發育潛力的
完整考量,因此「早期兒童矯正」的觀念已經取代過去恆牙長完再矯正的想法。
兒童處於乳牙轉換恆牙的過渡階段,加上骨骼也持續在發育,此時介入矯正,可以誘導骨骼
發育,引導齒列正確的排列,可以大大減少矯正需拔牙的可能性,甚至正顎開刀的需要。
美國齒顎矯正學會(AAO),建議小孩在7歲(約略是上下4顆門牙換牙的時候),可以給矯正醫師做第一次的評估。
如發現有狀況,可及早進行早期矯正,或進行持續性的追蹤,在合適的時機點介入。
[ 兒童早期矯正的適應症 ]
通常在以下情況下,需要早期兒童牙齒矯正:
1.咬合不正:當兒童的牙齒排列不正,可能會導致咬合不正(如前牙錯咬,暴牙…),進而影響食物咀嚼和語言發音。
2.齒列擁擠:有可能因為牙弓骨骼太小,造成嚴重的齒列擁擠,恆牙萌發空間不足,或者因為乳牙過早脫落,接續的恆牙來不及長出,但周圍的鄰牙已經傾倒,使得接續恆牙的空間不足。
3.口呼吸:當兒童時常以口腔呼吸而非鼻子呼吸,可能會導致牙齒和顎骨的變形,常常造成牙弓側方狹窄,前牙擁擠以及暴牙。
4.齒列不正常發展 : 在兒童乳牙換牙時期(混合齒列),矯正醫師可透過環口X光片,來判讀牙齒除了歪斜外,是否有其他的不正常發展,例如:「多生牙」「先天缺牙」或「阻生牙」,若是有不正常狀況必須優先處理,接著才是進行牙齒排列的部分!
5.自我意識:有些兒童可能因為牙齒外觀問題而感到自卑,早期矯正可以幫助提高他們的自信心。
「早期矯正」的方式有分固定式矯正器,活動式隱形牙套(如隱適美),活動式裝置(如促進下顎發育的功能性裝置...)、 肌功能訓練器(如MRC, Pre-ortho..),許多的矯正方式,取決矯正醫師的診斷評估,以及小病人的配合程度,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[ 兒童早期矯正案例 ]
以下將舉幾個早期矯正的案例作為參考
病例1---前牙錯咬
如同上圖,這個小男孩來諮詢矯正,發現右上側門牙沒有空間萌發,且卡在舌側,而上下牙齒閉合起來時,左上的正門牙和側門牙也是咬在下門牙的舌側,呈現前牙錯咬的狀況。
(通常小翁醫師會形容上下顎齒列就像2個U字形,上顎很像一個大U,下顎像一個小U。正常咬合時,上顎齒列大U會像蓋子一樣,罩住下顎的小U,如果上顎牙齒沒有罩在下顎牙齒的外面,就是所謂的”錯咬”)
這個案例可以藉由簡單的局部固定矯正,將上顎門牙往頰側方向移動,讓上顎門牙可以蓋在下顎門牙的外面,同時也騰出空間,讓上顎四顆門牙能排列整齊。
病例2--- 暴牙合併齒列擁擠
這個小朋友來求診的原因,主要是因為家長覺得小孩牙齒很亂,加上2顆上顎門牙很突出,嘴型凸凸的不好看。
經由整體檢查評估之後,發現除了前牙齒列擁擠之外,尚未換牙的部分也有恆牙萌發空間不足現象。
由於小朋友仍有生長發育的潛力,故決定採用牙弓擴張方式,撐出空間來排列擁擠的齒列。
至於治療方式,因為父母擔心固定式矯正器,若小孩口腔清潔不確實,容易產生蛀牙,加上小病人也願意乖乖配戴隱形牙套,故決定採取兒童隱適美矯正治療。
從隱適美的模擬圖顯示,藍色為治療前的齒列,白色為模擬治療後的位置。
上下顎都有作牙弓擴張,所以白色齒列部分,在後牙寬度上都比藍色部分來得寬,擴張後獲得的空間,可以將突出的2顆上顎門牙往後拉,來改善嘴型。
上顎犬齒乳牙脫落,恆牙犬齒尚未長出來,在隱適美設計上,可以先預估恆犬齒的大小,預留將來萌牙的空間。
治療前後比較
治療後除了齒列排列整齊,暴牙也獲得顯著改善,小病人和家長都很滿意治療結果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預約諮詢
[小翁醫師服務地點]
(御登牙醫診所) --- 預約時請指定翁竹音醫師
地址: 新北市永和區福和路316號
電話: (02)29288098
(葡萄藤兒童牙科專科診所) --- 預約時請指定翁竹音醫師
地址: 桃園市經國路62號
電話: 03-3167232